

CyberFlood 測試指南(15):貫穿 IPv4 與 IPv6 的神秘力量
在當今數(shù)字化的時代,網(wǎng)絡地址轉換(NAT)猶如一座隱形的橋梁,悄然連接著不同的網(wǎng)絡世界。它是網(wǎng)絡技術中至關重要的一環(huán),通過巧妙地轉換IP地址,實現(xiàn)了多種關鍵功能。當私有網(wǎng)絡中的設備需要與廣闊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進行交互時,網(wǎng)絡地址轉換挺身而出,將私有地址轉化為合法的公網(wǎng)地址,使得通信得以順暢進行。它不僅解決了IP地址短缺的難題,還為網(wǎng)絡安全提供了一層有力的保護,如同給網(wǎng)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,讓內部網(wǎng)絡的真實架構不易被外界所窺探。
在IPv4場景下,地址轉換意義重大。由于IPv4地址資源的有限性,通過地址轉換可以讓眾多內部設備共享少量公網(wǎng)IP地址,極大地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。同時,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隱藏內部網(wǎng)絡的布局,增強安全性。在IPv4與其他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交互時,地址轉換更是起到了關鍵的銜接作用。
在IPv6時代,雖然擁有海量的地址空間,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,地址轉換依然不可或缺。比如在IPv6網(wǎng)絡與IPv4網(wǎng)絡共存和過渡的時期,地址轉換技術能夠實現(xiàn)兩者之間的順暢通信。而且,即使在純IPv6環(huán)境中,對于一些特殊的網(wǎng)絡管理需求或安全策略,地址轉換仍能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本文將介紹以下典型應用場景中如何使用CyberFlood配置NAT:
源地址轉換,v4->v4, v4->v6, v4v6雙棧 目標地址轉換,v4->v4, v6->v6, v4v6雙棧 HTTPs 卸載測試 Advanced Mixed Traffic中的靈活配置
1. 源地址轉換,v4->v4, v4->v6, v4v6雙棧
HTTP Throughput HTTP Open Connections HTTP Connections Per Second Throughput with Mixed Traffic CyberThreat Assessment
另外,測試中如果使用的APP/Attack/Malware場景,所選擇的場景均要支持NAT模式。
2. v4->v4, v6->v6, v4v6雙棧,目標地址轉換測試場景
此種場景適配的測試場景包括負載均衡,WAF代理模式,HTTPs offload。需要增加如下圖的DUT配置:
Public IP是指在被測設備暴露出的虛擬地址 Private IP是指被保護子網(wǎng)的真實服務器地址 DUT功能支持單獨的IPv4,IPv6,或者雙棧 如果測試中采用了APP/Attack/Marlware場景的測試,Public IP和Private IP的數(shù)量需要保持相等
此配置場景適用以下測試例:HTTP Throughput
HTTP Open Connections HTTP Connections Per Second CyberThreat Assessment (如果添加背景流,需要注意啟用NAT)
3. HTTPs卸載模式
其次,修改Server側的TCP端口,一般改為80。
最后,在DUT配置中添加對TLS的識別,InBound流為加密流,OutBound流為明文流。
此配置場景適用以下測試例:
HTTP Throughput HTTP Open Connections HTTP Connections Per Second CyberThreat Assessment (如果添加背景流,需要注意啟用NAT)
在Client側和Server側,可以分別定義各自的子網(wǎng)地址和網(wǎng)關地址 對于協(xié)議流量,根本不需要考慮任何地址轉換或者虛擬地址的問題,可以直接在Action Lists中通過指定目標地址的方法完成 對于smart app應用流量,通過在app的配置中按照需要設置DNAT或者SNAT場景 對于其它的應用場景,也可以通過開關一鍵打開SNAT的支持
以上便是 CyberFlood 產(chǎn)品針對地址轉換測試場景的支持狀況與配置方式。伴隨產(chǎn)品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以及測試需求的不斷衍生,必然還會涌現(xiàn)出新的問題與新的方法。當您面臨一個配置需求卻束手無策之時,就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吧。